油污打捞全解析:方法、设备与预防措施
了解油污打捞的相关知识,对于有效应对油污泄漏事件至关重要。
一、油污打捞的常用方法
物理吸附法
物理吸附法是利用具有亲油疏水特性的材料,将水面上的油污吸附起来,从而达到清理的目的。吸油毡是常见的吸附材料之一,它由聚丙烯纤维制成,能够选择性地吸收油类物质,而对水的吸收量极小。每公斤吸油毡通常可吸附 10 - 20 倍自身重量的油污 。在实际操作中,工作人员将吸油毡铺设在油污表面,随着时间推移,油污会逐渐被吸附到吸油毡内。当吸油毡达到饱和状态后,需及时将其从水面上回收,替换新的吸油毡继续作业。收集起来的含油吸油毡属于危险废物,必须按照严格的规范进行妥善处置,防止二次污染。
除了吸油毡,活性炭也可用于油污吸附。活性炭具有丰富的多孔结构,对油污有一定的吸附能力,尤其适用于处理小范围、较薄的油膜。然而,活性炭的吸附容量相对有限,且成本较高,在大规模油污打捞中应用相对较少 。一些天然材料如稻草、麦秆等也具备一定的吸油能力,在应急情况下可作为临时吸附材料使用。但它们的吸油效率和持久性相对较弱,通常作为辅助手段配合其他方法使用 。
化学分解法
化学分解法主要是通过喷洒油污分散剂或消油剂,促使水面上的油膜分解,降低油污对环境的危害。油污分散剂含有表面活性剂成分,其作用原理是将大块的油膜分解为微小的油滴,使这些油滴能够更均匀地分散在水中,从而加速微生物对油类的降解过程 。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开阔水域的油污处理,当机械回收等方法难以实施时,分散剂能迅速发挥作用,减少大面积油膜对海洋生态的影响。
消油剂则是通过化学反应,使油类发生乳化或沉降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部分消油剂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,使用不当会对水体生态造成二次破坏 。因此,在使用消油剂之前,必须对环境风险进行全面评估,并获得相关部门的许可。同时,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控制使用剂量和喷洒方式,以确保在有效分解油污的同时,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。
生物降解法
生物降解法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石油降解菌剂,或者培养本地微生物群落,来代谢分解油污中的石油烃类物质,实现油污的自然净化 。假单胞菌、不动杆菌等特定菌种对石油烃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。在实际应用中,可将这些菌剂投放到受油污污染的水域,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,如添加适量的氮磷营养盐,以刺激微生物的活性,加快油污的降解速度 。一般来说,在水温 20 - 30℃的条件下,微生物对油污的降解效率好 。
生物降解法具有环保、可持续的优点,不会引入新的化学污染物。但其见效相对较慢,需要持续监测水质变化,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微生物生长条件和营养物质添加量。这种方法更适合处理长期慢性的油污污染,以及作为其他打捞方法后的后续净化手段,进一步降低水体中的油污残留量 。
机械打捞法
机械打捞法借助各种专业设备,如撇油器、吸油机等,直接将水面上的油污清除。转盘式撇油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打捞设备,它通过旋转的盘片与水面接触,油类物质会粘附在盘片上,随后被刮板刮下,收集到专门的储存容器中。这种撇油器每小时可处理 5 - 10 立方米的含油污水,适用于处理大面积、厚度较大的油污 。
对于更为严重的大面积油污泄漏事故,通常会采用围油栏配合抽吸装置进行处理。首先,利用拖船将围油栏布置在油污周围,形成一个封闭区域,防止油污进一步扩散。然后,通过抽吸装置将围控区域内的油污吸入储存设备中 。在操作过程中,要密切关注天气、海况等因素,及时调整围油栏的位置和抽吸设备的运行参数,确保打捞工作的顺利进行,同时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油污泄漏范围扩大 。
二、油污打捞的专业设备
围油栏
围油栏是油污打捞中用于围控油污的重要设备,其主要作用是在水面上形成一道物理屏障,阻止油污扩散,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,便于后续的回收和处理 。围油栏的种类繁多,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性能要求,可分为固体浮子式围油栏、充气式围油栏、自展式围油栏等 。
固体浮子式围油栏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,适用于风浪较大的开阔水域。它由高强度的材料制成,浮子部分能够提供足够的浮力,使围油栏保持在水面上,而裙体部分则深入水下一定深度,防止油污从底部泄漏 。充气式围油栏则具有重量轻、易于运输和部署的特点,通常在应急响应初期,需要快速建立油污围控区域时使用。自展式围油栏则能在水流等外力作用下自动展开,快速形成围控防线,适用于一些难以人工快速部署围油栏的复杂水域 。
上一条: 垃圾清理船:守护水域环境的水上卫士
下一条: 长臂船:水域作业的多面能手